【把脉问诊 助企提质增效】过程管理优化,降低“低级失效”发生率
编者按:针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,赛宝认证中心深入企业“把脉问诊”,聚焦“提质、降本、增效”三大目标,依托赛宝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经验,查找企业存在的短板与薄弱环节,汇聚专家意见形成“药方”,帮助企业改进“治疗”,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希望我们的经验能为您带来启示,我们也愿为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的服务和科学的方法。今天推出第十四篇《过程管理优化,降低“低级失效”发生率》。
某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行业领先的光模块与光器件研发生产商,赛宝认证中心专家组一行深入企业开展管理技术诊断服务项目中,就企业质量管理现状,公司提出以下问题:产品低级失效问题多,如:模块刮伤,脏污等,造成客户投诉,影响公司美誉度。
“低级失效”定义:公司将装配、包装工序出现的外观缺陷定义为“低级失效”不良。此类不良的产生流出,对公司声誉造成严重影响,急需改进提升。
发现问题
辅导老师就公司产品“低级失效”控制现状,选取了低速线工序产品,进行分析。低级失效指标现状:装配、包装段外观不良率2.3%。(刮伤不良占比43%,脏污不良占比27%,为主要不良。)
为寻找产生“低级失效”原因,辅导老师通过工序流程分析、关键控制点分析等,并从5M1E维度等,锁定企业在信息传递、关键控制点识别监测、MSA测量系统、闭环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,具体如下:
01缺乏目标定义
针对“低级失效”缺乏目标定义,每日不良情况、客户投诉情况、制程稽核“低级失效”情况等信息在车间现场、管理看板上看不到。员工感受不到目标要求,现状与目标的差距,缺少关注、努力方向。
02未关注细节管理
老化工序,高低温调测工序等细节管理未关注,一把抓取多个产品,存在模块刮伤隐患。
03关键人员能力不足
关键工序人员检出能力不足。对全检人员与OQC进行检出能力MSA测评,全检员MSA在自身一致性及与标准一致性中仅达到80%(要求95%),检出能力不足,不能有效检出缺陷不良。
04异常追踪闭环管理不足
异常的追踪闭环管理不足,对策的有效性把关欠缺。如在异常汇总表中,原因分析(产生、流出)、纠正措施(产生、流出)、责任人、完成时间等缺失。
改善措施
针对以上识别问题,推动企业成立改善团队进行专项改善,组织团队探讨制定改进方案,明确负责人及完成时间,先后三次,历时近3个月,持续辅导推动企业改进。
实施阶段&改进计划
01生产例会管理完善
品质部门参与到每日生产例会中,将前一日出现的质量问题,异常处理进度,客诉等通报及相关对策讨论及执行。
02生产过程优化
针对低级失效开展专项整改,生产过程优化改善,将裙边安装工序,由之前的组装工序调整到外观检查工序,减少工序作业导致的不良发生。
03完善细节管理
针对低级失效开展专项整改,老化工序,取放模块作业要求改善,之前存在“一把抓取”的作业情况,改善后进行作业规范,同时只允许抓取2只进行作业,并更新SOP。
04完善规范作业文件
建立/更新剪脚、整形、焊接、焊接检查等关键工序的自互检及工序作业要点书共8份,规范及警示员工作业。
05改进异常追踪闭环管理
品质每日对包装发现不良品进行跟踪,并将实物交予各线现场管理人员、组装人员、检查人员查看不良现象,并宣导相关的注意事项及检查要求说明。
06提升人员能力
针对检验员检出能力不足,开展MSA分析,识别“快赢机会”,对关键检验人员进行针对性辅导,提升人员检出能力。
07实施绩效考核
策划实施质量绩效考核,用以评价、监督和激励员工,确保改善措施的有效执行。
价值收获
通过以上持续改进,企业包装制程外观不良从改善前2.3%,降低到改善后0.7%,降幅69%,经企业财务核算,获得财务收益达76.5W/年。同时完善企业每日品质例会机制,建立检验员检出能力提升测评机制,制定月度质量绩效考核方案等,强化过程品质管理,企业综合品质管理能力获得有效提升。
本项目中,赛宝作为专业机构,深入企业现场“把脉问诊”,聚焦“提质、降本、增效”三大目标,协助企业解决发展瓶颈和技术难点,通过“对症开方治疗”,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、可持续发展。